作为江苏省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分中心,南医大四附院儿科与放射治疗科联合救治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患儿。
今年快5岁的小润(化名),2020年8月时因为鼻塞、眼内斜受限就诊,经PET-CT发现了鼻咽部的占位,后确诊了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,伴有CBFA2T3-GLIS2融合基因阳性。多个疗程化疗后,小润转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了父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。移植过程顺利,很快减停了各种抗排异药物。今年2月底,小润再次出现了左侧肩胛部位的包块,本就提心吊胆的父母立刻带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。后经PET-CT证实,左侧肩胛骨部位出现了浸润。
小润的主诊医生胡绍燕主任一方面让小润立刻开始注射干扰素,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;另一方面,与我院放射治疗科联合为小润制定了进一步的局部放疗方案。作为江苏省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分中心,医院协调放射治疗科积极配合,3月6日小润来院就诊当天就安排了住院并制作模具,隔天即可开始放疗。
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,已成为我国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二位。放射治疗与手术、化疗并称为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,放疗已成为儿童肿瘤的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。2019年《柳叶刀肿瘤学》发布了首份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,报告分析称,儿童癌症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癌症负担,按国家划分,儿童癌症负担中国高居第二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2018年数据,全球约20.02万例儿童(0-14岁)恶性肿瘤新发病例,约5.59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。
儿童肿瘤的治疗效果好于成年人,大多数儿童肿瘤对于放射治疗敏感,但根据其敏感程度不同,可以分为:高度敏感肿瘤:包括肾母细胞瘤、恶性淋巴瘤、急性白血病等;中度敏感肿瘤: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、神经母细胞瘤、横纹肌肉瘤等;低度敏感肿瘤:包括骨肉瘤、纤维肉瘤等。
儿童肿瘤放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?
放疗前: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。忌辛辣和刺激食物,避免过熟过硬的食物,以免损伤黏膜。照射前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光野皮肤的重要性和方法。
1、避免照射野皮肤受机械物质的刺激,以免损伤皮肤。
2、保持照光野皮肤的清洁干燥,防止溃破感染。
3、局部避免冷热刺激,以免损伤皮肤。
4、局部避免光线的直接照射,夏日外出需戴帽子或撑阳伞。
5、切忌用手指直接接触或用手去剥干燥、脱落的痂皮,以免损伤皮肤而延长愈合的时间。
6、不可在放射部位涂用含金属的药膏及粘贴氧化锌的胶布,照射时会产生两次射线,加重皮肤反应。
放疗期间护理:
1、要始终保持照光野线条清晰,如发现不清晰,应及时请医师描画清楚,不可自己描画,以免错位。
2、在照射时不可移动位置,以免照在正常组织上而漏掉肿瘤。
3、在照射前、后半小时内,嘱患者尽量不进食,以免引起条件反射性厌食。
4、每次放疗后安静休息30-60分钟,以减轻放射反应。
5、鼓励患者多饮水,每日2000-4000ml,以利于毒素排泄。
6、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饭后漱口可清除口腔中食物残渣,减轻口腔黏膜反应。
7、饮食指导 患者宜选高热量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低脂肪、宜消化的清淡食物。